2015年12月6日星期日

让孩子有發脾氣時間

https://scontent-kul.xx.fbcdn.net/hphotos-xfa1/v/t1.0-9/10580133_933736723309305_3702222352618831142_n.jpg?oh=3ee8382e5a8eb444b8f22a4366983068&oe=55BE02B8
有發脾氣時間,才能學習表達、掌握情緒

媽媽說:「孩子一見到我就發脾氣!」孩子一開始鬧,就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怎麼問都講不出原因,但就是一直拗,有時候還會哭,整個家庭氣氛都受影響。

我跟孩子談,孩子講不出具體讓他不高興的事。

媽媽說:「他在學校都很好,就是看到我會開始這樣。」

爸爸也答腔:「他看到我和媽媽,會固定找媽媽開始發作。」

我猜測地說:「那這是壓抑住了,在學校他花了很大的力氣克制,所以能夠在學校的環境生存。但是看到他熟悉的人,最讓他感到安全的人,他要用這種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

這就是我上課的時候,絕少處罰,常用鼓勵,讓孩子自在的原因。孩子不壓抑,容易快樂,但也比較沒秩序,不過,會有許多發言機會就是了!

「該怎麼辦呢?」媽媽說。

「就是我上課常用的方式,多用情緒字眼,『你很不高興』、『你覺得很煩』,多探討事件對孩子心情的影響,『她笑你,你覺得很不開心?!』」我感恩媽媽這樣跟我討論,因為我能夠更掌握清楚狀況,「你之後養成習慣,一見到孩子就跟孩子預告,會有一段時間讓孩子發脾氣,孩子覺得自己發完脾氣之後,告訴媽媽,然後一起做一件讓孩子高興的事,順便請孩子講一講學校讓他不高興的事,變成每日活動。」

讓孩子慢慢掌握起自己的情緒,變成在家裡排解情緒的儀式,甚至變成全家的一個活動,譬如,情緒差不多快消解了,大家就出去散步,買個小東西吃。讓孩子有專屬的發脾氣時間,就算慢慢不發脾氣了,也持續這個習慣,對大家都有益。

簡單來說,就是在各個行程之間留空檔,讓大人小孩都可以喘息一下,廿分鐘、半小時就不錯了,主要是看個人的狀況,太久又可能會有無聊的感覺。

以我來說,每次上課,以我現在已經跟孩子建立起的信任關係為基礎,探討一件讓孩子煩心的事,才正式討論今天的課程內容。先幫助孩子辨認不愉快的事,然後教導孩子用語言表述。我習慣的講法是,「今天誰要先講開心或不開心的事?」、「一定有相對不開心的事,開心的事沒發生,有時候就是不開心的事,再試著講講看!」、「有些事看起來是小事,好像沒什麼,卻可能累積成煩躁,我希望你們多講這些事也很好!」情緒表達能夠建立,才能再談情緒的因應與排解。

雙軌進行,希望能逐步縮短孩子發脾氣的時間。

.
Box/洪老師談人際

如果孩子的個性很壓抑,就是不表達只發脾氣怎麼辦?

表達情緒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口語的表達外,書寫、打字、畫畫、演戲、舞蹈……等。即使我面對很壓抑的孩子,只要建立信任關係了,慢慢也都會表達的。

我認識一位家長很有創意,雖然跟孩子同在一個屋簷下,但兩個人分別在不同的房間,藉由社交網站,彼此聊天、交換想法。因為家長發現,孩子用打字的方式,比口語能產生更多的互動。

孩子如果真的連上述方式都沒辦法表達,或者,是我們希望在相對短的時間,確認孩子的感受。那麼,同理就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剛剛被爸爸罵,你一定覺得很委屈?!因為你想幫忙,結果不小心把水翻倒了,你自己也覺得很難過?!」

有些家長,是在睡覺前跟孩子聊,通常孩子比較會講,效果不錯。或者,講跟情緒事件有很類似情節的故事書,如果家長功力夠,自編故事也可以,孩子就可能會順便把自己的事一起講出來。

有些孩子,可以用條件交換的方式,引導出他的想法。譬如,「你講完之後,我們就去吃好吃的東西!」不過,非必要實在不要輕易使用,因為操作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以後都用這種方式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時候,是對象的問題。孩子不見得會對爸媽講,但可能願意對手足、同學、老師、教練或者心理師多說一點,那我們就要善用這些資源,讓孩子有機會對他們說,我們再從旁協助。

至於,孩子如果一直發脾氣,就是講不出來。我們大人應當有雅量,等孩子把情緒發洩一段時間,稍微平靜之後,再試試看。有些孩子在情緒當下,實在沒辦法好好地思考表達。

還有,一次只問一個問題,別急。奪命連環問,好像不問出個究竟就不放過他一樣,會慢慢讓被問的人壓力大,之後就更不想講了。

. https://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photos/a.248192138530437.82593.220440724638912/933736723309305/?type=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