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The Goodness of Garlic for Baby

We often list garlic as an ingredient in our baby food recipes and that sometimes prompts messages from our visitors. Some are from parents wondering if it’s really OK to feed babies garlic – and others are from parents saying they’re surprised just how much their little ones enjoy recipes with garlic added to them!
Garlic and baby food
If you’re undecided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include what seems to be such a sophisticated ingredient in your baby’s meals, then today’s post may tempt you into giving it a go.
PLEASE NOTE: You should always check with your doctor before introducing garlic, or any new food, into your baby’s diet. You should also treat garlic as a ‘new food’ – which means you should offer it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 food your baby is ALREADY safely enjoying.That way, if the garlic causes any digestive discomfort or allergic reaction, then you’ll easily be able to identify it as the cause.
Babies seem to like garlic even BEFORE they start solids…
Studies back in 1991 showed that babies nurse better when their mothers have eaten garlic!
In one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econd-hand flavours on nursing infants, breastfeeding mums were given garlic pills and then fed their babies between 1 1/2 to 3 hours later,  when the garlic odour in the breastmilk had reached its peak. Researchers Julie Mennella and Gary Beauchamp from the 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 in Philadelphia found that the babies spent longer attached to the breast as a result.
And whilst parents in some cultures may feel trepidation about introducing garlic to their tots, it’s worth remembering that babies in other cultures may begin eating garlic as soon as they start solids, often enjoying traditional foods prepared with a variety of other herbs and spices, too!
Indeed, some experts conclude that any reservations about including garlic in baby food recipes are usually based on cultural reasons rather than medical ones. We were very pleased when this article did the rounds back in 2005, because it really exploded the myth that babies can and will only enjoy bland food!
So – aside from enhancing flavour – what makes garlic such a desirable addition to your homemade baby food recipes?
  • Garlic helps protect the body against infection and may even help prevent the common cold – or at least help the body recover more quickly. This is due mainly to the compound allicin, which has both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properties (and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garlic’s strong smell!).
            大蒜有助于防止人体感染,甚至可能有助于预防感冒 -  帮助身体恢复得更快。
            这主要是由于该化合物蒜素,它同时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特性(同时也是负责大蒜的强烈气味!

  • Garlic has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meaning it may help protect against conditions like arthritis in later life and may also reduce the symptoms of asthma.
            大蒜具有抗发炎的特性,它可以帮助防止关节炎,也可以减少哮喘的症状。

  • A diet rich in garlic may help protect the body against many forms of cancer. The allicin in garlic acts as a powerful anti-oxidant and more and more studies are showing just how important garlic may be in the fight against this disease.
            饮食中富含大蒜有助于保护机体免受各种形式的癌症。大蒜作为一种强而有力的抗氧化剂,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蒜素对疾病的斗争起了重要因素。    
  • Garlic supports heart health – it may help lower cholesterol levels and reduce the risks of high blood pressures, strokes and heart attack in later life.
             大蒜对心脏有益 - 它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的水平,降低高血压,中风和心脏发作的风险。 

  • Garlic contains a range of useful nutrients, including lots of vitamin C, plus vitamins B6 and B1, manganese, selenium, potassium and iron.
             大蒜中含有多种有益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加B6B1,锰,硒,钾和铁。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your baby gets the maximum benefits from eating garlic, try to use fresh garlic as opposed to powdered or paste.
You should then crush or chop the garlic before cooking with it, as this aids the production of the allicin that makes garlic such a healthy addition to the diet. Experts actually recommend leaving the garlic to ‘sit’ for 10 minutes after crushing it, but before cooking it, to allow the allicin to develop fully. It’s also a good idea to cook the garlic only lightly, to preserve its healthy properties (just as you would with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Only introduce a little garlic to your baby at first – and do bear in mind that some varieties are far stronger than others. We once ate garlic in Spain that was so spicy it made our eyes water. Though very tasty, it would have been far too hot for our little one’s palate had we served it in a large quantity!
You can add garlic to just about any savoury dish, as it only seems to enhance the flavour of whatever it’s added to! You’ll find many recipes on our site that list garlic as an ingredient – and to get you started this link lists all the garlic-containing recipes on our blog (plus a couple of useful articles).
What about the smell?
It’s always easy to tell when someone’s been eating garlic, as that unmistakable aroma tends to hang around for a day or two! It’s an unfortunate side effect of eating this healthy food and – although the smell is more noticeable after eating raw garlic – it occurs whether or not the garlic is cooked.
Chewing fresh parsley helps reduce the smell a little (which is why you always see parsley on garlic bread) and you can certainly try stirring some into baby’s food if the smell bothers you.
A better option, though, is to eat some yourself – you never seem to notice it on anyone else if you’ve eaten it too!
Personally, we think that smelling of garlic is a small price to pay for all the benefits it brings – plus it helps keep the mosquitoes off (pretty important here in the Bahamas!).
Does YOUR baby enjoy garlic in his food? Does he eat any other ‘sophisticated’ ingredients, or like his foods nice and spicy? Or do you think that adding ingredients like garlic to baby food is unnecessary?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

转载:http://blog.homemade-baby-food-recipes.com/the-goodness-of-garlic-for-baby/

2014年1月23日星期四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父母必看

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妈妈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宝宝头三年影响一生
 以下是复制了一个早教工作者分享的关于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其中有一部分的错误我也在犯,庆幸的是自己及早的发现了这篇文章,正如作者问自己的,作为初为人母的我也更关心的是;“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我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事实上在孩子人生的头三年对他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免疫系统的发展完善方面、还是在人格的健全发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方面,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天对于宝宝来说都是很重要。文章有点长,有宝宝的爸爸妈妈可要耐心看文。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
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
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
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
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
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
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
。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 “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
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
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
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机会选出最令他们讨厌的一句问话,这句一定排名榜首。请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个身高是你两三倍,体重是你几倍的“外星人”动不动就俯看着你用毫不客气的口气来问你,你乐意回答吗?早就白了那个不礼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吗?那么孩子不喜欢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怎么可以责备他没有礼貌呢?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
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秩序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但遵守者廖廖无几,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天生不守规矩吗?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不谈规则吗?肯定不是。随着这几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睁眼一看,我们和世界文明原来有这么大的距离。只要没人监督,我们就犯规,还心存侥幸“应该没有人看到吧?”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转载: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cxNjMyMw%3D%3D&mid=10025132&idx=3&sn=4ecc756aebbdc26d1a44a49e56a99aea&scene=4#rd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宝宝伤风鼻塞之妙招

    为宝宝做个蒸汽浴 
带上宝宝和你一起去浴室,打开热水或淋浴,关上门,让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房子里待上15分钟,宝宝的鼻塞定会大大好转.浴后别忘了立即为宝宝换上干爽的衣服.如果让宝宝在稍热的水中玩上一会,也能减轻鼻塞的症状和降低体温. 

    多喝一点水
让宝宝多喝一点水,充足的水分能使鼻腔的分泌物稀薄一点,容易清洁.让宝宝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果汁.据说鸡汤可以减轻感冒的症状,不妨煲点鸡汤让宝宝喝上一点.尽量少吃奶制品,它可以增加粘液的分泌.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妈妈应当准备一些易消化的,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姜片、蒜片泡脚
姜片、蒜片用开水煮透,然后在水中加入一些盐和醋,等到必定的温度就可认为宝宝泡脚了,水凉就再加水,直到宝宝的脚泡热泡红为止,然后给宝宝穿上清洁的袜子,保暖睡觉。

生姜放在脚心处
把生姜切末,用微波炉烘干,或者用干锅炒干,待凉之后用纱布包好,放在宝宝的脚心处,套上袜子,一觉到天亮。

热敷
用温热毛巾轻轻按在宝宝眼睛中间的部位,变冷后替换,可以减缓宝宝的鼻塞。

按摩宝宝鼻子
用温热的手轻轻按摩宝宝鼻子双侧,从上往下,从鼻梁到鼻翼部位,鼻翼双侧可以多按压一会,由于按摩这里的穴位对医治鼻塞很有用。


    让宝宝睡得更舒服,充分休息 
如果宝宝鼻子堵了,你可以在孩子的褥子底下垫上一,两个毛巾,头部稍稍抬高能缓解鼻塞.千万不要让两岁以下的宝宝直接睡在枕头上或将枕头垫在床垫下,这样很容易引起窒息或损伤颈椎.对于感冒,良好的休息是至关重要的,尽量让孩子多睡一会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究竟哪种水果会伤害宝宝呢?作为妈妈不可不知。


  TOP1 菠萝



  菠萝又叫“凤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果糖和葡萄糖,几乎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的维生素和大部分的矿物盐,味道鲜美,香甜多汁。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祛湿利尿之功效。是医、食俱佳的时令水果,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可能的伤害



  菠萝好处虽多,但菠萝里有三种不好的成分,可能给宝宝带来麻烦。



  1.菠萝中含有多种“生物甙”,对人的皮肤、口腔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所以吃了未经处理的生菠萝后口腔觉得发痒。

  2.菠萝中的“5-羟色胺”是一种含氨的神经递质,具有强烈地使血管收缩和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其结果表现为头痛。每100克果汁中含2.5毫克~3.5毫克。



  3.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水解酶。提炼出来以后有很强的分解纤维蛋白和血凝块的作用,是一种医疗用药。菠萝中的少量菠萝蛋白酶 吃到胃里后就被胃液分解破坏。但是有少数人对这种酶有过敏反应,多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吃后15~60分钟左右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荨麻疹(俗称风 疹块)、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及休克。



  健康吃法:

  1.菠萝去皮和果丁后,切成片或块,放在开水里煮一下再吃。菠萝蛋白酶在45℃~50℃就开始变性,到100℃时90%以上都被破坏;甙类也同时可被破坏消除;5-羟色胺则溶于水中。经煮沸后口味也得到改善。

  2.如果为了保持菠萝的生鲜口味,可以把切成片或块的菠萝放在盐水(一般烧菜的咸度)里浸泡30分钟左右,再用凉开水浸洗去咸味,也同样可以达到脱敏的作用。

  3.初次吃的宝宝只吃饼干大小的一块,如果无异常,下次可适当加量。

  4.每次吃菠萝不可过多,过量食用对肠胃有害。



  TOP2 荔枝



  荔枝果肉除含丰富的果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柠檬酸、果胶和磷、铁等。荔枝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有特殊的促进作用。所以荔枝可当做食疗品以滋补身体。



  可能的伤害



  过量进食荔枝可以引发“荔枝病”。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因为果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仅小量由肾小管和小肠代谢。果糖在肝脏中 经过三种酶催化,大约50%转化为葡萄糖吸收,其余的则生成糖原、丙酮酸、三酸甘油脂和脂肪等。但是短时间暴食荔枝后,肝脏不能迅速大量的产生以上的三种

  酶将大量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吸收,因此血液中果糖浓度明显升高,并从尿中排出体外。经过一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下降,因此出现低血糖症状:多发生在清晨,



  患儿大量出虚汗、口渴、恶心、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四肢冰凉、乏力;严重的出现昏迷,抽搐,脉搏细速,瞳孔缩小,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可能发生休克,严 重者可危及生命。


  健康吃法:



  1.食荔枝要节制,不要过量食用。

  2.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不能用荔枝代替正常的饭菜

  3.进食荔枝后,如果出现饥饿、无力、头晕等症状时,要尽快口服葡萄糖水或及时去医院静脉输液给予葡萄糖液,一般多能很快恢复。



  TOP3 杏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杏的钙、磷、铁、蛋白质含量在水果中都是较高的,并含有较多的抗癌物质。每百克中含胡萝卜素1.79毫克,为苹果的22倍;含维生素C7毫克,仅次于枣和柑橘。



  可能的伤害



  中医认为,杏属于热性食物,有小毒,吃多了会伤及筋骨,引起旧病复发。一次食杏过多,还能引起邪火上炎,使人流鼻血、生眼疾、烂口舌,还可能引 起生疮长疖、拉肚子。现代营养学则强调,鲜杏里较强的酸性会使胃里的酸液激增,引起胃病。此外杏的酸味使人“牙倒”,对牙齿不利,强酸味对钙质有破坏作 用,对宝宝骨骼发育有可能造成影响。



  健康吃法



  1.需要注意的是,杏中酸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对肠胃产生刺激,因此每天在饭后吃2~3个就足够了,不可贪多。

  2.宝宝一天食杏不要超过5个。



  TOP4 芒果



  芒果集热带水果精华于一身,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芒果营养价值颇高,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特别高,有益于宝宝视力发育。

  芒果中还含有一种加芒果甙的物质,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脑神经元的作用,能延缓细胞衰老、提高脑功能。中医认为芒果有益胃、止呕、止晕的功效。



  可能的伤害



  由于芒果中含有的果酸、氨基酸、各种蛋白质等刺激性物质比较多,还含有单羟基苯和醛酸等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芒果过敏一般发生在接 触到芒果而未及时清洗的部位,出现颜面部皮疹、口唇红肿、口周发痒,伴有嘴唇、舌、咽部灼热感、发麻等过敏现象,甚至四肢出现皮疹,其痒难忍,相当痛苦。 而宝宝的皮肤都很薄、很嫩,特别容易受到刺激,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出现水泡和糜烂。

  有哮喘、过敏史的儿童,吃了芒果极易诱发旧病。



  健康吃法:



  1.过敏体质的孩子不适宜吃芒果。

  2.吃芒果时,最好将果肉切成小块,直接送入口中,避免接触面部皮肤。

  3.吃完芒果后,应漱口、洗脸,以避免果汁残留



  Top5 桑椹



  桑葚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葡萄糖、果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铁、锌、铜以及柠檬酸、苹果酸、鞣酸、果胶和珍贵的“花青素”等营养物质。 花青素是强抗氧化剂,能够加速视网膜上“视紫质”再生的能力,从而改善视觉的敏锐度和夜盲症。中医认为桑葚具有生津止渴、养心益智、补血滋阴、润肠燥的功 效。所以桑葚是既可入食也可入药的水果中佳品。



  可能的伤害



  桑椹含有大量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肠道内的多种消化酶,致使肠道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气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



  大量进食桑椹后出现面色青灰、口唇干燥、皮疹、喉咽肿胀,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样,四肢发凉,严重时因出血性肠炎导致血压下降、脱水、休克危及生命。



  健康吃法:



  1.要限制进食桑椹量,桑椹只能作为正餐外的补充。

  2.如果宝宝非常喜欢吃,可以一天中分几次吃。

  3.出现剧烈腹痛、腹泻,特别是有血性便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牙齿护理の多功能可换水咬牙胶 Farlin versatile refillable cooling teether

今天买了多功能可换水咬牙胶给junior,她蛮喜欢的,一直探索,不断尝试。
我也很喜欢,因为有个她很熟悉的奶嘴头,里面可以时常更换水哦。
而且旁边的质地全都是塑胶很柔软,也很容易把握。总之全部都可以让她咬,满足了她的口腔需求。
重点是,这个有50%折扣,哈哈!  在QQ baby shop买的。




适合月龄:6m~16m

产地:台湾


材质:
奶嘴:硅胶    
主体:TPR、聚丙烯  

特点:
全球第一款“可换水咬牙”!帮助宝宝舒缓长牙过程的不适。

1、水可经常更换,确保卫生。
2、咬具边缘三种不规则的立体图案,当宝宝啃咬时可刺激牙龈和牙齿后方。
3、易握手环不但便于握取,更能帮助婴儿手指的成长发育。
4、促进手和眼的协调,增强宝宝的控制能力

宝宝6~9个月左右会开始长门牙(上下共四颗),华林医师建议可选用花瓣形的水咬牙,配合中间单颗奶嘴形状的突起,舒缓宝宝长牙的不适。

视频解说: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1MjUwMjQ4.html?x




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奶瓶or水杯?宝宝不同阶段饮水装备大盘点



1不同阶段宝宝要选不同水杯回顶部
  众所周知,喝水是人体所需水分的直接来源,只有体内水分充足了,身体各项机能才能运转正常。但是,对宝宝而言,喝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给宝宝喝水选用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这个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各位新手妈咪。到底宝宝多大可以用杯子喝水呢?宝宝喝水用什么杯子好呢?

奶瓶or水杯?宝宝不同阶段饮水装备大盘点

  宝宝喝水的装备有哪些?
  1、奶瓶。将水装在奶瓶里,宝宝通过吸吮奶嘴饮水。
  2、训练杯/学饮杯。这种杯子是专为宝宝设计的,通常是带手柄,进水口设计为仿奶嘴,或者鸭嘴式,或者添加了吸管。主要适用于宝宝从用奶瓶过渡到用杯子的阶段。
  3、勺子。许多妈妈会用勺子盛点水喂宝宝,但是这样不太安全,不仅容易导致水的洒漏,还有可能由于操作力度的问题让宝宝被勺子划伤。所以小编不推荐使用。
  4、杯子。等小宝宝长到一定时候,就可以学大人一样,用传统的水杯喝水了。

  宝宝多大可以用杯子喝水?
  宝宝学会用杯子喝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般说来,6个月左右就可以练习用训练杯喝水了,15个月左右可以过渡到传统水杯。

  不同阶段的宝宝适合用什么样的饮水装备?
  不少哺喂用品品牌在推出自己的水杯产品时,对多大的宝宝适合用什么类型的饮水装备也给出了自己的理念。小编总结归纳了一下,宝宝喝水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宝宝不同阶段的饮水工具盘点
年龄段工具类型年龄段特色
0-3个月奶瓶+奶嘴被动喂养,宝宝不会自主喝水
3-6个月奶嘴式训练杯宝宝尝试自己抓握手柄喝水
6-9个月鸭嘴式训练杯开始戒除奶嘴,从奶嘴过渡到水杯
9-12个月宽口式训练杯抓握能力和吸吮能力提升,适应更大流量
12-18个月吸管式训练杯适应杯子,由固定饮口变为尝试软吸管
18个月以上普通水杯 基本掌握用杯子喝水的技能,尝试用真杯子

  需要提醒一下,宝宝从奶瓶过渡到真正的水杯是需要时间的,妈妈们在训练宝宝喝水的时候可别操之过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阶段选用什么样的饮水装备更好吧!

20-3个月的宝宝:奶瓶+奶嘴回顶部
0-3个月的宝宝饮水装备:奶瓶+奶嘴
  奶瓶是初生宝宝的必需品,即便是母乳喂养,妈妈直接给宝宝授乳,也还是需要备几个奶瓶给宝宝喝水的。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能自主喝水,而是需要妈妈喂饮,所以奶瓶可以不用带手柄,而对奶嘴的触感则需要较高的要求。

  选购要点:奶嘴舒适度。最好选用材质柔软、基部宽大、带防胀气设置的奶嘴,最好选用宽口径奶瓶奶嘴搭配。

  推荐产品:贝亲自然实感宽口径玻璃奶瓶AA72

  小编点评:
  这款奶瓶瓶身材质为硼硅酸玻璃,具有较低的软化点和低的热膨胀系数,电气绝缘性也非常不错。它配备的是宽口径自然实感奶嘴,奶嘴基部宽大而厚重,顶部设计了三到凹槽,吮吸时不易瘪塌。在防胀气设置方面也花了些心思,奶嘴基部设有倒三角形的通气孔,及时排气,喝奶时防溢奶,喝水时也可以起到防呛水的效果。不过由于材质的缘故,造价较高,所以售价不低呢!

33-6个月宝宝:奶嘴式训练杯回顶部
3-6个月宝宝的饮水装备:奶嘴式训练杯
  奶嘴式训练杯其实是变形的奶瓶,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慢慢开始锻炼他们的抓握能力了,但是它们的嘴部动作仍然停留在吮吸阶段,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给他们选用奶嘴式训练杯,主要是训练他们将杯子递送到嘴边的准确度。
  选购要点:杯身带手柄设计,方便宝宝抓握,杯身最好带刻度,方便掌握宝宝的饮水量。如果可以,最好配用十字孔孔型的奶嘴,这样能更有效地控制流量。

  推荐产品:贝亲magmag奶嘴式训练杯03817

  小编点评:
  这款训练杯为PP材质,产自泰国,训练杯的奶嘴与奶瓶的宽口径奶嘴基本一致,所以触感良好。之所以在推荐奶瓶的时候选用玻璃材质,推荐杯子时选用PP塑料材质,主要是因为宝宝需要通过抓握手柄来进行探索,而塑料杯身相应来说会更轻便些了。Magmag的手柄是双耳式的,在杯口有旋转盖,手柄与旋转盖相连,不易滑落。杯身有刻度,设计非常贴心哦!

46-9个月宝宝:鸭嘴式训练杯回顶部
6-9个月宝宝的饮水装备:鸭嘴式训练杯
  专家建议宝宝最好在6个月大时就开始让他尝试用水杯饮水,要让宝宝适应戒除奶嘴,喝水也就要从奶嘴过渡到水杯,鸭嘴式的训练杯就应运而生。鸭嘴杯采用了扁嘴设计的饮口,比起奶嘴的十字孔流量,鸭嘴设计的流量会更大,让宝宝在奶嘴式训练杯基础上,接受更快的流速,为用水杯喝水做准备。

  选购要点:由于宝宝是从前一阶段的奶嘴式训练杯过渡,所以还比较习惯柔软的饮口,小编建议妈妈们最好选用软嘴式的饮口,并且要注意选购防漏效果好的哦。要防止宝宝一下没拿稳杯子,水就洒漏一地的情况。

  推荐产品:新安怡魔术杯防漏鸭嘴杯SCF75000

  小编点评:
  这款鸭嘴杯有新安怡特有的可移动瓣膜,宝宝吸吮时瓣膜能自动收缩,让空气回流到杯中,保证液体持续流出;宝宝不喝水时,瓣膜又会恢复到原有状态,让杯子“滴水不漏”。鸭嘴饮口处设计了由硅阀和阀座组成的阀门,通过扭锁控制阀门与吸嘴的连结,安装和取下都方便,所以清洗起来也不用怕麻烦了。良好的防漏性能以及使用、清洁的便利性,这款水杯的性价比确实不错哦!

59-12个月宝宝:宽口式训练杯回顶部
9-12个月宝宝的饮水装备:宽口式训练杯
  这个阶段的宝宝无论是抓握能力还是吸吮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所以可以接受比鸭嘴式训练杯的水流量更大的宽口式训练杯了。比起上一阶段的鸭嘴式训练杯,宽口式训练杯没有凸出的饮口设计,从而也更接近普通水杯。

  选购要点:杯盖与饮口处要光滑柔软,不过由于适应非凸出型的饮口需要过程,建议妈妈们选购带流量调节器的宽口训练杯,待宝宝完全适应大流量后再取下。

  推荐产品:Combi康贝第三阶段宽口训练杯6304

  小编点评:
  这款杯子设计非常简洁,外观造型讨喜,而且由于配件少,清洗也非常方便。同时它还配备了流量控制器,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对水杯掌握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安装使用。

612-18个月宝宝:吸管式训练杯回顶部
12-18个月宝宝的饮水装备:吸管式训练杯
  虽然现在许多厂家将吸管杯的适用年龄定为8个月左右,但小编认为不宜太早给孩子使用吸管杯,因为孩子1岁前的宝宝非常爱啃咬东西,也有不少妈妈抱怨孩子有时力气大会将吸管咬断,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1岁后的宝宝虽然力气更大,但是对危险做出的本能反应会好一点,比如,可能不会吞下断掉的吸管。

  选购要点:为了清洁与卫生,尽量选购配有防尘盖的吸管杯。吸管要选直径大一些的。另外,由于宝宝爱咬,吸管为易损件,所以妈妈们在选购吸管式训练杯的时候,记得多挑一些可配用的吸管哦!即使吸管没有明显损坏,妈妈们也要多多注意,视宝宝使用频率及时更换,以免被宝宝咬断,引起窒息等问题。

  推荐产品:乐儿宝BOBO晶透儿童吸管学饮杯BB320

  小编点评:
  从产品标称的材质来看,作为新一代共聚聚酯的Tritan杯身材质还是很有优越性的,透光率很赞,耐温性也不错,对洗涤剂、清洁剂这些的抗性较好,比较耐用。柔软的硅胶吸管,不用担心伤害牙床。时尚的滑盖设计,既巧妙地收纳吸管,又防尘防脏。总体来说,性能很不错,相比国外大牌,乐儿宝这款也算是物美价廉啦!

718个月以上宝宝:普通水杯回顶部
18个月以上宝宝的饮水装备:普通水杯
  通过前几个阶段的针对性饮水装备的训练,基本上1岁半左右的宝宝在掌握喝水的技能上已与成人无异了,这个时候不妨给他用真正的杯子吧。

  选购要点:尽管宝宝可以用水杯喝水了,但是由于力气小,妈妈们最好不要选购太笨重的杯子,继续沿用轻巧不易碎的塑料杯吧。等宝宝可以自己端好一杯水的时候,再选瓷杯、不锈钢杯吧。

  推荐产品:米菲带盖儿童水杯

  小编点评:
  这款水杯是PP材质,孩子用起来方便,杯身印有可爱的米菲兔图案,也迎合了小朋友的童信。杯子有手柄设计,方便宝宝自主端握,而且还是与杯身一体成型的,很接近成人用的水杯手把。这款也是两用的,如果宝宝还不能完全直接通过杯口喝水,可以给水杯装上个吸管组件,就变成吸管杯了。


资料来源:http://goods.pcbaby.com.cn/bwyp/bwypdgzn/1203/1097700_all.html

史上最全各种折纸技巧,赶紧为孩子收藏!

会跳的青蛙
   
无篷小船
  
风轮
欢迎关注好妈妈 好太太 好女人微信:  wmnr365
  
气球
  
有篷小船
  
十字飞镖
  
东南西北

  
帆船
  
千纸鹤
  
尖头飞机
  
平头飞机
  
信封
  
爱心
欢迎关注好妈妈 好太太 好女人微信:  wmnr365
  
五角星

 各种花的折法
1.






2.




3.






4.船




5.带蓬的船




6.小鬼



7.巫婆




8.站立的公鸡



9.蹲着的公鸡




10.小猪




11.小猫




12.白胡子黑猫



13.竖起耳朵的小兔子




14.兔子盒子




15.小猫钓鱼



16.斑点狗




17.腊肠狗




18.绵羊




19.小老鼠




20.卷曲的小老鼠




21.鹦鹉




22.奶牛




23.马



24.仓鼠




25.松鼠




26.鼹鼠




27.小鸟




28.鸽子





29.考拉




30.狐狸




31.蜻蜓





32.蝎子




33.螳螂





34.野猪




35.鳄鱼




36.鹈鹕




37.蛇




38.瓢虫




39.蜥蜴





40.甲虫




41.蝗虫


42.蝉




43.蝴蝶




44.飞蝴蝶



45.天鹅




46.纸鹤

47.乌鸦



48.海鸥





49.燕子




50.小象




51.狮子




52.雄狮




53.骆驼



54.鸵鸟




55.猴子




56.猴子家族


57.背着的猴子

58.抱着的猴子

59.河马




60.长颈鹿




资料来源: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DY3Nzg4MQ%3D%3D&appmsgid=10206813&itemidx=2&sign=31af6dad2aaea8a3c870699440403285&scene=2#wechat_redirect